百花海
扫描关注百花海

手机扫描二维码

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百花海编辑:武幼兰2023-05-28养殖技术 3

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02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03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其中以叶轮式最好,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注意在晴天中午开,阴天要在清晨开,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04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供养殖动物食用,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形成物质循环,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从而改良水质。05使用生物制剂
一些不清淤的池塘淤泥很厚,有害生物滋生,用一些底改产品配合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产品,可以有效保持水质清新。06使用生石灰等化学药物
改良一些养养殖动物密度大,又不能经常换水的池塘,应定期施生石灰调节水质,减少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养殖动物池中浮游动物过多,可用敌百虫杀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毫升-0.5毫升。蓝藻过多,可用硫酸铜或芽孢杆菌类抑制。07套养水生动物
水生动物是水体中的“消费者”,适当移植可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平衡,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如套养鲤鱼、鲫鱼可充分利用水体中残余的有机物,大大减少水体底部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减少污染发生的几率。08移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初级“生产力”,可以控制养殖动物塘藻类等生长,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养殖者可根据养殖动物塘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水体中合理引进移植轮叶黑藻、养殖动物腥草、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调节水体水质改善溶氧水平。

水产调水最佳方法?

调水最佳方法是定期加注新水
在水产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宜采用换水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
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水产养殖调水解毒技巧?

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一、物理调水技术
  物理调水技术是最传统的调水技术,主要有加换水和机械增氧两种手段,技术虽然传统,但设施却有了很大的改进,因此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加换水。加换水是最简单的调水措施,但加换水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有的养殖区域水源不便,无水可加;二是加换水会流出许多饵料生物,使水质清淡,不利于滤食鱼生长,水质太清淡也降低光合作用增氧量;三是加换水易引起鱼虾的应激反应。因此,精养过程中,如果不是必须(污染超过自净力),一般不以加换水作为调水措施。
  2.机械增氧。溶氧指标是鱼虾精养中最重要的因子,溶氧的来源除藻类增氧外,机械增氧是鱼虾养殖主要的氧源保障,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增氧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机械增氧作用概括有四个方面:(1)增加水体溶氧;(2)减少水体分层,促进溶氧的均匀分布;(3)促进底质的**反应,消除或降低“氧债”及有害化合物的生成;(4)加速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分解,促进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二、化学调水技术
  化学调水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的某些特点,针对具体水质特性及改良要求,对养殖水体的有害物进行沉降、**、分解、离子交换等作用,使水质得以净化。化学调水剂有增氧剂,如过**钙、过**氢;絮凝剂(沉降剂),如明矾等;离子交换剂,如生石灰、硫代硫酸钠;pH值调节剂,如醋酸、生石灰、碳酸氢钠;杀藻剂,如硫酸铜等;定向培藻剂等。化学调水剂的特点是见效快,使用方便,不足之处是时效短,成本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生物调水技术
  生物调水技术包括藻相调节和菌相调节,其中,菌相调节是当今水产养殖用得最多的技术手段。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微生物制剂,都是用于调节菌相的产品,常用菌种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此外,蛭弧菌、粪链球菌也被应用于水产养殖。菌相调节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而藻相调节技术研究得不够深入。
  1.藻相调节。藻类是最重要的水质净化器,也是最重要的物质转化器,尤其是浮游藻类。但是,藻类因为品种的不同,其净化水质的效率也不一样。藻相调节目的就是培植优良的藻类,以加速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肥、活、嫩、爽”是评价藻相好坏的眼观标准,“肥”,就是单位水体中,浮游生物(藻类及浮游动物)数量和质量多;“活”,就是藻类晴天时早晨水的透明度大,中午及下午透明度小(这是因为单胞藻类趋光而垂直迁徙形成的),说明以单胞藻类为主;“嫩”,就是藻细胞大都处于繁殖。期,有活力;“爽”,指水面洁净,水色爽目。四字中,“肥”、“活”最重要,水质能达到既肥且活,说明藻类以单胞藻类为主,且生物量丰富。
  2.菌相调节。菌类是水体环境物质循环的还原者,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菌类逐级分解,最终还原为无机物,成为藻类等初级生产者的营养,重新进入循环轨道。菌类中,有的是行腐生,对活体水生生物无害,有一少部分行寄生,成为致病菌。菌相调节的目的就是培育水体中无害或有益的菌类,使其成为优势种,减少水体致病或有害菌的数量。目前,菌相调节的手段主要为人工分离并培养有益菌施入养殖水体,以此增加水体益菌数量,抑制害菌生长,其次是改良水体环境,促进土著益菌的生长。
  人工培育应用的益菌种类有芽孢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蛭弧菌、粪链球菌等。上述益菌种类繁多,有单独使用,也有几种菌复合后使用,但菌种之间拮抗的多,共生的少,所有市面上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一般为4-6种功能菌组成,难有十几种或几十种功能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酵素菌是世界上极少数能达到二十种以上功能菌复合的微生态制剂之一。
  四、酵素菌调水技术
  酵素菌是由细菌、丝状真菌、酵母菌、放线菌四类二十多种有益菌组成,各菌种之间共生互利,可在水体形成完整的分解链,分解各种大分子化合物到小分子有机酸、单糖等有机物及氨氮、硫化氢等无机物,加速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即快速净化水质。
  1.酵素菌产品的功效
  (1)净化水质。分解有机大分子转化为无机小分子,最终产物再进入循环链被
  藻类吸收利用,成为藻细胞成分被鱼类等水生动物利用,消除或减少水体溶解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2)营养作用。一是酵素菌的菌体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且活菌体可利用水体有机和无机物为营养大量繁殖,使菌体蛋白量大增;二是生产酵素菌产品的发酵基质经过酵素菌的改造,形成大量的氨基酸、脂肪酸、小肽、多种酶、维生素等营养物质。(3)抑制有害菌孳生。酵素菌在水体大量繁殖,通过占位、竞夺营养、产生抑菌物质等方式,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由于酵素菌种类繁多,所产生的生物酶也具有多样性,其抑菌范围更广。(4)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水产品质量。酵素菌中的酵母菌细胞壁为甘露寡糖和葡聚糖,是一类免疫多糖,可增强机体吞噬细胞活性;酵素菌中的一些芽孢杆菌可定植于机体肠道,帮助机体消化和清除体内有害残留,提高其品质。
  2.酵素菌产品的应用
  酵素菌调水产品主要具有培藻改水功效和净水营养功效两类。(1)肥水(培藻)改水型:将酵素菌及其发酵物料与含氮磷等的无机盐类螯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既可大幅提高营养盐类的利用率,又可定向培植优质藻类。(2)净水营养型:将酵素菌及其发酵物料与藻类所需的微量元素螯合,增加了每克产品活体酵素菌的含量,从两方面净化水质,一是酵素菌的分解、吸收、转化,最终使有害物被重新利用,故该型产品适宜于清瘦需要增加肥度的水体;二是通过施入微量元素,促进水体氮、磷等大量元素的平衡吸收,降低水质富营养化,

鱼塘调水处理步骤?


鱼塘调水可每隔七至十天加注新水,每次加水量应在总水量的20至30%左右,或者在每隔15至20天搅动塘泥,使溶解氧或营养盐在水体中上层浮动,另外还可以增加溶氧、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一、选好水源定水质
  池塘应选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水温适宜、排灌方便、无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地方,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新水过滤消毒,以杀灭水源中的病原体和敌害生物,一般可用25~30克/立方米生石灰或1克/立方米漂白粉全池泼洒;需杀灭虫害时,还可用0.5克/立方米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
  二、加水、换水调水质
  夏季水温高,水质变化快,随着鱼体长大和饲料投喂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极易造成池水污染,故应加强水质调节。一般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最好将排底层水排出,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
  要求新加、换水没有污染,泥沙含量低,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具体加、换水应视池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整个夏季鱼池应保持最高水位。
  三、搅动底泥改水质
  每15~20天,搅动池塘底泥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鱼池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佳,闷热、气压低天气时不宜搅动。搅动底泥的作用是:使池水上下混合,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池底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平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改良浮游生物组成。主要方法有:
  一是选择晴天上午,用钢丝绳或铁索链、长柄耙等往返拖动底泥;二是用水质改良机、吸泥机等机械搅动底泥,与泼洒生石灰水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尤其是对淤泥较厚的池塘其改善水质的效果更为显著。
  四、增加溶氧优水质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机械增氧设备,适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中溶氧,为鱼类生长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一般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气时半夜开,有浮头危险时提前开,每次开机2小时左右。无机械增氧设备的鱼塘,亦可选用增氧剂等药物进行增氧。
  五、使用生石灰调节PH值
  养殖水体的PH值是影响养殖鱼类摄食、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保持PH值的稳定是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对PH值较低的养殖鱼塘,一般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公斤∕亩,方法是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晴天上午使用。泼洒生石灰可起到杀菌、消毒和改善水质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鱼类养殖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8.5之间。
  六、使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当水源水质较差或注水不便时,可使用活水宝、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液、底净宝等生物制剂,以增加溶氧,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抑制病菌生长,改良水质和底质,增强免疫力,促进鱼类健康生长。生物制剂在分解有毒有害物质过程中需消耗水中的溶氧,故通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0:00使用,使用时应开启增氧设备或使用高效增氧剂。
  七、科学投饵稳定水质
  夏季是鱼类快速生长的季节,饲料投喂量较多,对水质影响很大,为了稳定水质,应把握科学投喂原则,以免造成水质污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等情况综合确定。天气晴好,水质清新,鱼类摄食旺盛时可适当多投,反之,则少投或不投。配合饲料以投下半小时内吃完为度;青饲料以当日吃完为宜。
  一般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及下午2:00~3:00各投喂1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要严格控制上午鱼类浮头时投喂和夜间投喂,以免造成病害。饵料要选择配方合理、营养全面、安全无害、粒径应与养殖鱼类的个体大小相匹配,并坚持“五定”原则,即定人、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以降低养殖成本,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鱼池调水的正确方法?

一般要求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每15~20天换水1次,可采用边注边排的方法,最好将排底层水排出。注意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而且注入的新水或者换水时的水质也要保证干净无污染,泥沙含量低。同时水温与池水温差以不超过±6℃~8℃为宜。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当鱼塘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浮头甚至泛塘。一般来说,溶解氧高的水体大多水质好,而增加鱼塘溶解氧含量的措施就是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合理使用增氧机。建议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中午天天开,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长,中午开机短的原则。

鱼苗调水用什么方法最好?

都说鱼苗要调水,水应怎么调,你知道吗? 
水产养殖中的调水有三难:培藻、培菌和**酸盐。一、养菌先说下养菌。细菌都是懒惰的,其实植物也是这样的,像许多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界广泛缺乏的营养元素是氮,而碳是不怎么缺的,所以就形成了植物对氮的过度吸收,只要土壤中,氮多,茎叶就长得好,而根系却长得不太好。如果土壤中碳多氮少,那根系为了吸收更多的氮,那根系就长得很发达,茎叶就长得会差一点。同样的道理,那碳与氮对细菌有没有影响呢?还真有,请往下看。细菌有很多种分法,有自养型与异养型之分,碳与氮对细菌繁殖有影响的就是异养型细菌。从细菌自身碳氮比大概是五比一,就可以得出,当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同化5份碳时约需同化一份氮来构成它自身的细胞体;而在同化的过程中,能量又是通过有机碳获得,且同化一份碳所消耗的有机碳是4份,也就是说,同化一份氮,消耗的碳是5份,而有机碳是20份,加起来碳与氮的比例就是25比1。我们鱼塘现在投的饲料,往往蛋白很高,大多饲料蛋白都在30%以上,像含30-35%精蛋白的饲料其碳氮比在9-10。这对通过定向提高水体中的异养细菌数量,通过生物链去调节水质就会造成阻碍,所以就得考虑碳源的补充。而养殖水体中,碳的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光合作用,还有就是饲料,当产量越高,那就会面临着碳的不足。当不能满足之后,就需要通过人工方法去补充。在饲料养殖中,饲料中的氮有70%都是没有被利用的,而这些氮又都是造成池塘氨氮、**酸盐高的根本来源,上文说了饲料蛋白质越高,碳氮比就越低,就越不利于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同时,随着饲料投入量的大小而变化,在年初时,由于温度低,苗种规格小,吃食量不大,前期出现的可能是氮不足,藻类由于缺乏营养,还需要通过添加氨基酸肥水产品等方式,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以期通过藻类解决氨氮过高,溶氧不足等问题,这对于前期产量不高,投料少的池塘是可行的。当随着温度的上升,鱼的吃食量大增,水体中鱼排泄的粪便、残饵也越来越多,水体悬浮的有机质也越来越多,透明度也就越来越低,此时单靠藻类来调节水质,以期达到水体平衡,已不太现实,所以当水温超过15度时,就要通过补充微生物菌种来调节水质。像进入6月份,当养殖处于中后期,全国许多鱼塘已正式进入投料高峰了,这个时候就不可能寄希望于单纯的通过藻类去调节水质了,就一定要补菌了。在云贵川渝地区,四月份当水温在15度以上时,对于留有成鱼越冬鱼的鱼塘 ,我们就建议开始补菌。原因就是像这样的池塘,根本就不存在氮不足的情况,氨氮长期超标。在投菌时,对于投的饲料蛋白越高的池塘,在大量投料的情况下,那碳氮比失衡的情况就容易比较突出,所以我们推荐多种菌种轮流使用,同时加上碳源使用。而对于水瘦的,投料不多的则使用合适的产品来调节池塘的水质,最为关键的是要把饲料中那七成没有被利用起来的氮,充分利用起来,转变成鱼的产量。二、养藻说到养藻,那就不得不提到水体中的一些指标了,一是硬度,二是总碱度。因为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的。而光合作用是需要二**碳的,在养殖水体中,二**碳主要是以碳酸氢根和碳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碳酸根与碳酸氢根的量,反应出的就是总碱度的高低,总碱度越低,越不利于藻类的生长。当在平时的服务中,有时测到总碱度偏低,我就会建议养殖户下生石灰。而且使用了生石灰,还可以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提高水体硬度,这对稳定酸碱度也有一定作用,还能促进藻类生长。对于一些老是藻类培不起来,有时候少量多次的使用几次生石灰,藻类就容易培起来了,其实就是由于水体总碱度偏低,硬度不够的缘故。三、**酸盐高怎么办?在水质调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养殖户的池塘水老是混浊。我就曾碰到一家,水面一层油膜,透明度还不足十厘米,养的是加州鲈,现在还仅是苗种阶段,一亩的载鱼量才300来斤,水面上叶轮式增氧机,还有水车式增氧机,同时还有管道微流水,外源水还在不断的抽,老板说每天抽水的电费都是上百元。但即便这样,我检测水质时,**酸盐、氨氮仍然高。为什么高?为什么才投那么一点料,这个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这么差呢?现在投料少都这样,那养殖中后期岂不是非常危险,对,肯定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碳氮不平衡的问题,加州鲈吃的饲料蛋白高,老板说投的是46个蛋白的饲料,实际检测可能在48,按30-35个蛋白,饲料碳氮比在9-10,那这个碳氮比可能都会低于6了。按分解一份氮需要25份碳来计算,那水体中碳的缺失,才是造成水质混浊,老是调不过来的原因。当时我在塘边和老板交流时,自贡一用鸭肠饲喂大口鲶的养殖户也打电话来,也是反应这个问题,**酸盐高,水体中的氮素循环受阻,底部溶氧不足,这种分析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可别忽视了老板投喂的饵料,乃是鸡肠,此等问题如若不去解决,倒藻是必然的,鱼出问题也是迟早的事。一说到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是危言耸听,但现实中,去年简阳一养殖户就发生了同样的问题,就是由于没有进行正确的水质调节,后来损失了上万斤的叉尾鮰。年初时我就建议老板补充碳源,但老板没有引起重视。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如何判断水体应该补充碳源,难道仅根据饲料中蛋白高就要补吗?方法是这样的,那就是去检测水质的酸碱度,如果检测的水质,在不同的时间段所测的pH不一样,而且越是到下午,碱度就越高,那这就是由于大量的藻类光合作用,把水体中的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消耗了,才造成的碱度变化。当水中碳不足,异养细菌很难从水体中获到能量合成自身物质,限质了微生物数量上的增加,正是这个原因造了水质混浊。有时补充点菌种还好一点,假如又没有补充芽孢原粉、酵素、干酪乳杆菌等微生物,那就更加雪上加霜,时间一长则会疾病爆发。

89%的农户还看下:

芋头田如何防除杂草?给大家推荐几种除草剂

氰霜唑对作物抑制作用

保产!猕猴桃大量掉果,是何原因?如何挽救?

桃树怎样进行配方施肥,桃树配方施肥方法

溴氰噻虫嗪打什么虫

降雨高湿,番茄灰叶斑病快速流行?田间做好5项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化肥什么原料做的

白飞虱不用药怎么治

白菜生虫必须打农药?4种土方法很有效,农民不用药也能防治虫害

衢州栽培什么柑橘好

文章关键词
养殖动物 养殖水体 养殖鱼类 水产养殖 高密度养殖 水产养殖调水 高端农药王鸽养殖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加强病害防治金钱龟养殖池葡萄的病害草莓苗后除草剂柑橘缺钙症状